一位國小的妹妹來到門診,
兩週前開始因為有點咳嗽、流鼻水、拉肚子,食慾不振而瘦了兩公斤,
來到門診看感冒的同時,順便提到:
「最近覺得肚子下面比較硬一點,不知道是不是脹氣?」
 
請妹妹躺到床上一摸,就覺得這個硬度不尋常,應該是個腫瘤。
肚子X光就看到隱隱約約一塊軟組織在下腹部,
image
 
後續追了腹部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果然有個長達15公分的腫瘤從骨盆腔一路延伸到腹部,懷疑是從右邊卵巢長出來的。
追問孩子,沒有大便習慣改變、腹痛或頻尿的症狀。然而下腹部腫塊,就是她唯一的症狀。
 
image
 
這個個案後來在本院小兒外科黃富煥醫師的巧手下,很完整的拿了下來。
也運氣很好,整個腫瘤尚被膜包覆起來,尚未破出去。
病理報告是右邊卵巢長出的「不成熟畸胎瘤(immature teratoma)」
這是一種生殖細胞瘤(Germ cell tumor),每年每一百萬個小於20歲的孩子中大概只會有12例個案。
最常發生在性腺,也就是卵巢和睪丸,但也可以發生在諸多如下背、腹腔內、胸部等其他地方。
 
小兒科、小兒外科與病理科也為此開了個聯合討論會,討論其分期、治療與後續。
病理切片也麻煩了病理科陳志榮教授及團隊做了許多不同的染色與腫瘤分期。根據分析不同的腫瘤指標(tumor marker)、有沒有擴散到腹腔的其他地方以及腫瘤在顯微鏡下面的型態,個案可能會需要在手術之後接受不同程度的化學治療,也有不同的預後。
 
討論之後,這位妹妹病理分級屬於第二級。雖然有偵測到一種稱為胎兒蛋白(alpha fetoprotein)的腫瘤指標,但胎兒蛋白主要出現在原始的腸道組織,沒有出現惡性的卵黃囊腫瘤(yolk sac tumor)。這表示這個個案手術治癒率很高,讓團隊與家人都鬆了一口氣。
 
後續的追蹤及治療計畫,則交棒給小兒血液腫瘤劉彥麟醫師負責。
 
有興趣想要了解更多的可以參考兒癌基金會的衛教手冊
 
image
 
 
記錄下這個個案,其一是提醒大家:
如果腹部有變硬或腫脹,記得要給醫生做適當的檢查,
有時候一張X光就可以發現蹊蹺。
第二是特別感謝北醫的團隊,讓我檢查出來之後就可以安心交棒,也讓這位小朋友得到適切妥善的治療。
說真的,檢查出來之後我就只有在旁邊加油吶喊,真的勞心勞力的是小兒外科、血液腫瘤科及病理團隊。
 
我們繼續努力!
 
備註:感謝爸媽願意讓我們使用X光影像,提醒大家注意腹部腫塊。
文章標籤

小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