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片1.PNG

 

 

 

什麼是「長新冠(long COVID)?」

隨著COVID-19的患者越來越多,國外逐漸在成人族群注意到有一群患者似乎在感染大致痊癒之後,依舊殘留一些症狀,
或是感染後一段時間出現新的症狀。

因應各研究中分歧的病例定義,世界衛生組織在去年一月訂定了一個研究用的定義,簡述如下:
  • 過去有過確診或疑似新冠肺炎病毒感染
  • 通常COVID-19之後三個月內發生
  • 持續至少兩個月
  • 無法以其他診斷解釋。
  • 常見症狀:疲憊、呼吸喘、認知障礙
  • 影響日常功能

投影片2.PNG

成人報導中的盛行率,4個月之後還有症狀的患者高達49%。其中有住院的患者比起沒住院的來得較高(54% vs. 34%)
 
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中特別提及,兒童可能需要用另一套診斷標準。
  • 孩子或年輕人有症狀(至少其中一項為生理症狀)
  • 持續或在COVID-19診斷之後才出現
  • 影響生理、心理或社會健康
  • 干擾日常生活(如學業、工作、家庭或社交)
  • 在初始COVID-19檢測之後持續至少12週(症狀可能好好壞壞)
 
兒童最常見的症狀為疲憊、喪失嗅覺或味覺、頭痛、專注力困難。
 
長新冠有多常見?
投影片3.PNG
早期大型的研究(Stephenson教授所主持的CLoCk study)之中,研究者向罹患COVID的兒童患者送出問卷調查。
分別共有三千多名的患者與對照組回覆了問卷。
結果發現,COVID-19的患者比起對照組,有更多的孩子(13.2%)在12週之後仍持續有部分症狀。
換言之,每七個COVID-19確診的孩子,就有一個孩子會有長新冠的症狀。
 
這個早期研究(其實也才去年九月)有不小的瑕疵,包括問卷的回覆率其實很低(只有13.4%),問卷調查本身就有樣本偏差(有症狀的個案比較會回報),
對照組也有五成多的個案有症狀。但這樣的資訊足以讓政府對此警覺。
後續英國以及以色列都有對兒童的新冠肺炎患者進行後續的自我回報追蹤調查,美國也在去年底開始資助相關的研究
 
英國一個月後仍有症狀的孩子有 0.85-2.31%。以色列(定義為六個月後仍有症狀)的比例則為1.8%-4.6%。
兩國的統計都顯示年紀越大回報有症狀的孩子越多。
今年年初則有一篇統合分析,將過去幾篇研究統整起來,
整體而言有長新冠的孩子比例大約不會超過4%
大部分的孩子,症狀也都在1-5個月內緩解
固然比起前面的數字,算是鬆了一口氣,
但由於COVID-19感染者相當的多,累積起來有這樣狀況的孩子數量也是相當可觀
 
罹病以外,疫情對孩子們的影響
投影片4.PNG
另一個在這些研究中注意到的事情,
是就算沒有罹患COVID-19,長新冠所提到的所有症狀(專注困難、頭痛、疲憊等)也都有孩子回報,
比例在部分研究中甚至高達一半。
可見得疫情對於孩童的影響,不是只有健康這麼簡單。
對於教育、孩童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都有不少的衝擊
 
隨著台灣進入疫情高峰,這些孩子們的狀況也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新冠肺炎 COVID-19 長新冠
    全站熱搜

    小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