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隨著政府宣布開放12~17歲開學後打新冠肺炎疫苗,
不少民眾看了國外心肌炎的新聞人心惶惶,對於是否要施打疫苗感到猶豫。
 
9/8 #台灣兒科醫學會 發明了聲明稿,認為12歲以上青年街種新冠肺炎疫苗,
安全且利大於弊的,呼籲青少年應該依照建議,
施打通過審核的新冠肺炎疫苗
 
image
 
以下針對幾點聲明稿中的內容,跟大家分享:
 
疫苗可減少疾病併發症
image
 
雖然兒童新冠肺炎有近5成都屬於輕症或無症狀(可參考上次的網誌【兒童新冠肺炎相關議題:症狀、傳播與何時檢驗】),
仍有一小部分的人會出現重症。
特別是類似川崎氏症的「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後群(MIS-C),
症狀有發高燒、腹痛、結膜炎、皮疹、唇部充血等。
雖然發生率僅萬分之3.16,但嚴重者可能休克甚至致死。
 
另一方面,雖然有些兒童是屬於輕症,但有2-13%的孩子在急性症狀過後,仍有疲憊、專注力下降、頭痛、鼻塞等狀況。研究者稱之為「新冠長期症狀」。
 
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有機會減少這類疾病併發症。
 
接種疫苗可以減少病毒傳播與變異
image
以家庭或社區的概念來說,雖然青少年得了新冠肺炎僅是無症狀或輕症,
仍有一定的機會傳給其他家人/老人。
一個例子就是最近的幼兒園群聚。
另一個例子是,雖然不少新聞中提到英國政府建議健康的12-15歲青少年不必打疫苗
在之前英國政府八月的建議裡面,卻也提到家裡如果有免疫低下的個案(不論是大人或小孩),
應該提供2劑BNT疫苗。
原文大致翻譯如下:「...了解到這個疫苗注射的主要益處,是提供對免疫低下的家人間接保護。」
 
心肌炎的發生率低
image
 
美國至2021年七月的資料,一共有890萬12-17歲青少年接種疫苗(BNT)。
通報了863起嚴重副作用,其中心肌炎佔40.3%,
換算發生率不到萬分之一,且主要發生在第二劑疫苗之後。
 
儘管罕見,如接受接種的青少年仍應注意,
兩個禮拜內如發生胸痛、呼吸急促、心律不整等感覺,應盡速就醫評估。
 
不論接種與否,家長應與孩子仔細權衡利弊
image
在美國六月的評估之中,
他們認為跟心肌炎發生的個案數相比,在美國如施行接種疫苗,
可以避免大量的確診個案發生,兩百多筆住院以及重症,更能避免可能的死亡案例。
 
英國則在最近九月三號的聲明中,
很小心的切開了12-15歲以及16-17歲這兩塊族群,並認為:
16-17歲的孩子已經有較高的感染狀況,社交行為也與12-15歲不同。
 
12-15歲的孩童,委員會很謹慎的表示:
「整體而言,委員會認為疫苗的好處稍微高於潛在已知的風險,但承認潛在風險的嚴重程度有不小的不確定性。這些微增加的好處,從健康的觀點來看,用來支持現在對全國健康的12-15歲孩童進行施打,是過為薄弱了。未來不良反應的長期資料可能會提供重新考量利弊的機會,但這可能需要好幾個月。」
 
同樣的證據,在不同的專家眼中,也可能會有不同的判讀。
不同的身分、工作與環境,也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論。
不管打或不打,希望家長也可以跟孩子們一起考量各種觀點,可能包括:
  • 個人角度:施打預防針的不適、可能的發燒副作用、罕見但存在的心肌炎風險 vs. 感染新冠肺炎的不適、可能的重症、影響學習狀況...
  • 家庭角度:避免家人間傳播、避免因為感染而被隔離請假...
  • 社會角度:避免國內的傳播,錯過之後下次接種疫苗的機會...
 
未來如有新的證據,再跟大家更新。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新冠肺炎
    全站熱搜

    小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