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想跟大家聊一下 想跟大家聊一下 #兒童餵食疾患 (Pediatric feeding disorders)
 
在大家開始跳出來說 "啊!我知道,我們家小孩就是偏挑食...." "每次都吃很少" "體重都長不起來" 之前,想先請大家想一下:到底什麼樣的狀況是 #異常 ?
以偏挑食而言,到底怎麼樣才算挑?怎麼樣才算有問題?
舉例來說,我有一個好朋友不吃肉,肉類只吃義大利肉醬麵那種肉末,但其他蔬食類都沒問題。這樣算挑食嗎?
或者不吃咖哩,只吃其他種調味的肉類,這樣算挑食嗎?
又或,如果今天一個個案雖然每天三餐都只喝管罐營養品,但營養算起來均衡,熱量充足,維他命足夠。如果個案也心滿意足,這樣,算異常嗎? 
 
在科學文獻上,其實也是經歷了一段混亂期😵
包括picky eating (挑食), fussy eater (吃飯挑剔), feeding difficulties (餵食困難) 都有。
一直到Goday等人於2019年給了一個統一個架構:兒童餵食疾患,並定義如下:
✅經口進食的量與年紀不符,並與醫療、營養、進食技巧與/或社會心理異常有關。
(impaired oral intake that is not age-appropriate, and is associated with medical, nutritional, feeding skill, and/or psychosocial dysfunction)
兒童餵食困難也有了自己的疾病ICD碼:R63.32 
這個架構到底臨床上怎麼來協助個案呢?
 
我們用一個個案來展示這個多方位的評估是怎麼進行的。
20221027 Pediatric feeding disorder.png
 
我初次見到Eva (化名) 時,是5個月大。而她是個些微早產的女孩,35週大出生,出生體重略輕。
那時候他的體重只有 5公斤(Z分數-4.19),身長61.5公分 (Z分數-3.25),依身高體重Z分數是 -2.55。
 
簡單解釋一下Z分數。數字距離0越遠,代表體重越低。
WHO 定義是 Z分數 <-2(第3百分位以下)稱為「發育不良(wasted)」
 
動作發展包括抓握、對聲音有反應等並無大礙。
但媽媽僅能親餵,寶寶絲毫不肯用奶瓶喝奶。
媽媽不得已,只能湯匙餵她早產兒配方。
 
那時我們建議她做一系列的檢查,但因為COVID疫情剛好在那時爆發了,
拖到了11個月大時我們才再次看到Eva。
這時她的體重是 5.2公斤(Z分數-4.43),身長68.2公分(Z分數-1.81),依身高體重Z分數掉到了-4.81。
 
這次我總算成功的說服媽媽讓孩子住院,直接在住院期間做完檢查。
#醫療面上,初步抽血、尿液檢查、超音波檢查並無大礙。
有注意到些微升高的促甲狀腺素(TSH: 8.98 uIU/ml)但甲狀腺素正常。後續追蹤也落回正常範圍中。
#營養面 上,先教導媽媽選擇較高營養濃度的配方。
#社會心理面 上,母親照顧技巧上並無明顯問題,孩子跟母親的互動也算穩定。
#進食技巧 上,語言治療師注意到孩子有口腔過度敏感(oral hypersensitivity),對於放入口腔內的物體十分敏感。語言治療師隨即開始安排相關的課程訓練。
 
在積極的訓練之下,孩子的進步很不錯。
雖然不願意用奶瓶,但可以開始用吸管喝配方奶。
固體食物方面,細碎的雞肉、豬肉也都開始願意接受。
兩個月後的身高體重,來到了7公斤(Z分數 -2.26)與70.5公分(Z分數-1.79)。依身高體重Z分數來到了-1.89
 
一切都順利上了軌道,對嗎?原本以為是的,
可惜小朋友因為蛀牙的關係,接受了牙科的相關治療。
治療完後,孩子又再次排斥各種食物進到口腔裡。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幾件事情:
  1. 不是單一個專科就有辦法完整的評估,過程需要醫師、語言治療師、營養師甚至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的協助。
  2. 每一個面向都有可能互相影響。以這個例子中,口腔過度敏感影響了營養面。其他的例子,例如患者因為醫療的關係容易嗆咳(如罹患神經疾患的孩子),可能會因為不好的經驗而不願進食。如果照顧者忽略這點,而繼續強迫餵食(社會心理面),可能會讓孩子更為排斥。
  3. 整個過程是動態的。例如今天一個新的醫療事件(蛀牙),可能會再次影響其他層面(進食技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兒童餵食困難 口腔敏感
    全站熱搜

    小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