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T0.png

 

如果對於功能性腹痛還不熟,可以先看看下面關於功能性腹痛的系列文章:
 
有些孩子的功能性腹痛較為嚴重,已經到了影響日常生活的程度,
有一種在國外文獻中已經逐漸累積不少證據,但台灣仍較少人知道可以用在腸胃症狀的心理治療方式: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在美國胃腸病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對腸躁症(也是歸屬於一種功能性腹痛)的治療指引中,
就有建議可以使用認知行為治療來改善腸躁症的整體症狀。
 
到底認知行為治療是什麼呢?它又可以怎麼樣幫助功能性腹痛呢?
讓我們來簡單認識一下它。
 
認知行為治療是什麼?

20220714 CBT.png

在認知行為治療的架構之中,學者們認為:
人們的情緒與行為是受到他們對事件的認知所影響。
不是事件本身決定人們的感受,而是人們怎麼解釋這個事件。
 
聽起來有點複雜,我們舉個例子來說。
今天小明考試考不好(事件),因此覺得傷心難過,甚至憂鬱(感受)。
這句話看起來很直覺明瞭,對於小明傷心難過可能也覺得很合理。
但其實跳過了小明怎麼想的(認知)。
小明傷心難過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爸媽期待很高,小明覺得辜負了爸媽的期待。
可能是因為自己準備得很努力,覺得努力沒有得到回報。
也有可能小明覺得只要考得不好,就是個沒有用、沒有價值的人。
 
認知行為治療學派認為,事件本身是中性的。
今天人們的所有開心、難過、沮喪、快樂,都是在經過解讀之後的結果
我們沒辦法改變事件本身,但我們可以改變怎麼去解讀這個事件的方式。
 
認知行為治療如何套用到功能性腹痛上

 

CBT2.png

這樣的架構被學者、臨床心理師以及醫師轉到了功能性腹痛上。
這跟部分患者的「災難性思考(catastrophizing)」有關。
 
舉例來說,一位長期腸躁症的患者。
因為常常發作腹痛、腹瀉,開始擔憂自己的狀況。
今天早上準備要上學了,他想到自己會肚子痛,想到過去常常會因為肚子痛的關係要到保健室,
內心開始想:「我今天不能去學校。萬一我在學校又肚子痛了,一定沒辦法撐過整堂課的。。」
 
類似的想法還有「我每天都會肚子痛」、「我因為肚子痛不能去上課」、
「雖然前面檢查都沒有什麼異常,我肚子裡面一定有什麼潛藏的狀況。」
 
於是這位孩子就開始感到焦慮,甚至覺得肚子似乎就開始不舒服了。
於是他就待在家裡,錯過了今天的課程。
長期下來,更增強了自己對腹痛的敏感與關注,
覺得自己的身體一定無法去上課,一定哪裡有問題。
 
「災難性思考」的人,常常把事情往最糟糕的方向去思考
而認知行為治療的過程,就是協助個案找證據,過程中有時會挑戰一下個案的想法
「肚子痛百分之百一定會發生嗎?」
「有可能會發生其他狀況嗎?」
「過去還發生過什麼樣的狀況?」
 
治療師/醫師會在跟著個案,重新檢視個案自己是否有過度解讀的部分,
並教導如何去面對這些負面的認知想法,以及疼痛。
 
希望透過這樣簡單的介紹,
能讓大家更了解一些心理治療如何應用在功能性腸胃疾患上,
下次被轉介給身心科醫師/心理治療師時,不會感到太過訝異或不適。
 
參考資料:
  1. 余豎文。認知行為治療。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第三十五卷 第十一期
  2. The key principles of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 Kristina Fenn, Majella Byrne, 2013 (sagepub.com)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碰碰與毛毛 的頭像
    碰碰與毛毛

    熊孩子出沒!~小簡醫師與碰器太太的一方天地

    小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