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belchonock
小孩時不時抱怨肚子痛,好不容易大便卻是一顆顆的羊咩咩大便,排便狀況才剛好轉卻擦到血跡。又或者非常畏懼去大便,貼紙、糖果手段盡出,他還是寧可憋著到滲便也不願意坐上馬桶。
聽起來很熟悉嗎?那小孩很可能有便秘的問題。
根據統計,全球大約有3% 的小朋友有便秘的問題,其中有17%-40%從一歲開始就有症狀。
臨床上,我們常用的診斷標準(源自羅馬IV)如下:
排除掉其他器質性問題,且至少符合以下兩項標準一個月以上
< 4歲的小孩 | >= 4歲的小孩,且不符合腸躁症的診斷 |
|
|
*通常會有腹脹,腹痛的症狀,或X-光上看到糞便過多
那麼,在使用藥物治療之前,我們可以先多喝水或多吃蔬菜水果就好嗎?
在治療便秘上,單純增加水分或纖維攝取並無太大幫助!
雖然一直以來,攝取纖維過少被認為跟便祕的發生有很大的關係,目前仍無充足的證據支持單純增加纖維的攝取就可以改善便秘的狀況。在2014歐洲及北美的治療指引[1]當中,也不支持額外添加纖維來治療便秘。一直到2018年的回顧分析[2],研究者整理一共13篇研究後表示,雖然有部分新的研究顯示增加纖維攝取有少許益處,但由於各研究使用的纖維種類、結果判定的定義、使用時間的長短相差太多,無法統一比較後給出明確的結論。
在小孩族群中,有關水分攝取對便祕幫助的效果也極其有限。雖有不少回顧性分析指出,較少的水分攝取確實跟便秘的發生有關,但對於較嚴重的便秘,目前不認為可以單靠增加飲水量來治療。在2014年的歐洲/北美小兒消化醫學會(ESPGHAN/NASPGHAN)的指引中,不建議將額外水分和纖維的攝取做為主要治療。在2016年的羅馬IV中,也僅建議正常的水分及纖維攝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發表的國人營養健康變遷報告中[3],男性及女性 1-6 歲的平均膳食纖維攝取量分別為 8.3g 及 6.9g,7-12 歲分別為男性 11.8g 及女性 11.3g,如果按照美國國家科學院所發布的建議(1-3歲每天 19g, 4-8歲每天25g,9-13歲每天 26-31g),台灣兒童的膳食纖維攝取量確實稍微偏低,13 歲以上族群無論男女性其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均低於衛生福利部所建議的 25-35g,顯見青少年及幼童飲食習慣還有許多加強改進的空間。
延遲治療反而會延長治療時間
從另一個觀點來看,便秘從發生到治療的時間如果拖延的越久,便秘治療成功的機率越低,孩子越有可能帶著便秘的問題進入青春期或成人。在一篇2005 年的研究中,那些開始治療時症狀持續小於三個月的小朋友,有近8成在6個月後得到緩解。但一開始治療症狀就已經持續超過三個月的,只有約莫32%的小朋友治療成功。
這點也反應在治療指引上。在新版的羅馬IV功能性便秘指引中,將診斷標準從符合兩項標準至少兩個月,改為一個月即可,目的就是讓需要治療的小朋友,能夠盡快得到好的處理。
由此看來,如已經符合便秘的診斷,建議早點開始治療,如只想單純靠增加水分和纖維攝取來改善小朋友排便的狀況,延誤了治療時間,反而會降低未來便秘治療成功的機率。
參考資料
- Tabbers MM, DiLorenzo C, Berger MY, et al.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rom ESPGHAN and NASPGHAN.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4;58(2):258–274. doi:10.1097/MPG.0000000000000266
- Axelrod CH, Saps M. The Role of Fiber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in Children. Nutrients. 2018;10(11):1650. Published 2018 Nov 3. doi:10.3390/nu10111650
-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 2013-2016年
-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Energy, Carbohydrate. Fiber, Fat, Fatty Acids, Cholesterol, Protein, and Amino Acids (2002/2005). This report may be accessed via www.nap.edu
- van den Berg MM, van Rossum CH, de Lorijn F, Reitsma JB, Di Lorenzo C, Benninga MA.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infants: a follow-up study. J Pediatr. 2005 Nov;147(5):700-4.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