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食困難」(feeding difficulties)其實是一個很廣泛的通稱。本質上,只要爸媽覺得有問題,那就可以算有問題了。其中涵蓋的,從最輕微的誤解(其實小朋友發育良好,只是食量比較小,照顧者過度擔心),到最嚴重的餵食疾患都有。
過去的調查,50%的爸媽覺得自己至少有一個小孩有餵食困難,換算大約佔了整體兒童25%的比率。
 
跟一般兒科醫學不同,除了小朋友本身的狀況之外,餵食者和小朋友的互動也必須要納入考量。
 
注意是否有警示症狀!
20200514 feeding difficulties (1).jpg
 
器質性的問題之中,最嚴重的大概就是吞嚥困難和嗆到。不協調的吞嚥症狀可能很明顯(咳嗽或嗆到),也可能不易察覺(如嗆到以呼吸喘鳴聲來表現)。吞嚥問題需要請專家來評估,有時也需要一些基本的實驗室檢查。
 
行為性的問題,如果出現上圖提到的警示症狀,如:僅能接受10~15種食物、看到食物/奶瓶就開始作嘔,可能也需要行為治療的專家來幫忙。
 
 
不是所有不吃的小孩都一樣!餵食困難這樣分類

投影片3.JPG

 
在前面提到,有25%的兒童被家長認為有餵食困難,不過其實大概只有1~5%最後是有嚴重的餵食疾患,需要密集的門診或甚至住院治療。
依照小朋友的表現,我們大致上區分成三種,每一大類內部再依照嚴重程度,可以區分成為正常(過度期待)、輕度到重度:
  1. 胃口有限:表現上,有的小孩是精力充沛,吃了幾口就下去趴趴走了。有的是退縮,不太願意張開嘴巴,眼神也不太願意跟爸媽交會。也有是因為吞嚥困難或疼痛,勉強吃了幾口就不願意再吃了。
  2. 偏挑食:嬰幼兒在剛開始接觸固體食物時,會有所謂的「新食物恐懼(neophobia)」,意思是不願意接受新的食物。這樣的情形常在一歲前出現,18~24個月達到高峰。雖然常讓照顧者困擾,但是屬於合理的發育過程,反覆嘗試之後往往可以接受。然而,有少數孩童到長大之後仍有較嚴重的偏挑食,就算再多次嘗試之下仍只能接受10~15種食物。也有些是感官過度敏感或過度不敏感,可能需要進一步的協助。
  3. 餵食恐懼:這類的小朋友有的是過去因為嗆到或喉部受傷,而開始害怕進食。有的是因其他醫療需求,使用管灌飲食過久,害怕經口進食。表現上,嬰兒時期可能看到奶瓶就害怕得大哭,但在想睡覺時就能安穩的進食。大一點的小孩,可能僅僅看到高腳椅就開始大哭大鬧。

這三種大分類也不是絕對的,有些餵食困難的小孩同時會有兩個以上的問題,處置上就較為複雜。

 
先從這裡開始:一般性的餵食原則
 
20200514 feeding general rules.jpg
 
每一種餵食困難,有針對性的處置方式。
其實,每一個小孩都是不一樣的,就算是同樣偏挑食的小孩,改進的方式也不同,也不一定每一個方式都適合每個家庭。
不過,我們還是有一個一般性的兒童餵食原則,表列於上圖。
下次有機會,我們再針對性地聊聊不同的餵食困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嬰兒 餵食困難
    全站熱搜

    小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